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夏日,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建了一支支由优秀大学生组成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深入基层、服务乡村的征途。在学院的精心策划与指导下,这群怀揣着青春梦想与责任担当的青年学子,带着对了解基层发展情况的渴望与奉献青春促进基层发展的热情,走进了基层的广阔天地。他们将以青春为笔,以实践为墨,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一系列知识宣讲、乡村振兴调研及服务创新探索活动,旨在提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随着活动的正式启动,一场关于知识传递、情感交融与梦想启航的夏日篇章正缓缓拉开序幕。
红红致富果,片片挂枝头
山东工商学院“追新质生产,扬产业新风”实践团赴滨州社会实践纪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了解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追新质生产,扬产业新风”实践团于7月17日前往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调研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沾化冬枣”探索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带来的强大助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伴随着蝉鸣声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的师生们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热爱与期待,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从56棵枣树到30万亩致富果
在于家村,师生们走进沾化冬枣研究所。
工作人员详细地向师生们介绍了沾化冬枣的发展历史,近年来应用的新型技术和研究成果,师生们详细了解了沾化冬枣产业发展历程以及下洼镇冬枣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做法。随后师生们实地观摩了冬枣嫡祖树、冬枣产业展馆、智能阳光温室大棚,查看了绿色防控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以及当前冬枣树生长情况,并就三产融合、科技赋能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从种植到产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产业发展
在下洼村沾化冬枣数字经济产业园,师生们详细了解园区智能化、数字化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深刻感受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并参观了沾化冬枣衍生产品,精美的枣木雕刻工艺品令师生们赞叹不已。
师生们深入冬枣种植园区,与冬枣种植户展开深入交流,了解了在冬枣种植过程中的技巧与不易。师生们还向当地冬枣种植户们开展了新质生产力助力产业发展的宣讲。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时代在进步,产业在发展。从56棵枣树到50万亩枣田,下洼镇的冬枣在一代代下洼“冬枣人”用心血和汗水中培育,在不断的研发和实践中成长。通过此次实践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冬枣产业对村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厚植了乡土情怀。
传承非遗文化寄爱国情怀,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赴寒亭区开展“非遗爱国”暑期社会实践
探访杨家埠街道,体验传统技艺之美。参观潍县战役指挥部陈列馆,缅怀先烈烽火岁月。瞻仰张雪岩纪念馆,感悟爱国文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近日,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非遗爱国小分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赴潍坊寒亭区,开展三天红色非遗“三下乡”实践。与当地文化景点合作,融合非遗传承与爱国情怀,弘扬红色经典,传播爱国热情,展现青年责任。
传承非遗文化,弘扬爱国情怀
杨家埠木版年画为山东潍坊传统民间版画,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制作过程简便,色彩鲜艳。实践团队访问传承人杨乃东工作室,了解年画起源与发展,体验印刷过程。年画需分色套印,团队成员惊叹其精巧。杨乃东创作新年画,推新合作。
潍坊,风筝之都,风筝为传统手工艺珍品及非遗。制作复杂,种类多,杨红卫老师为非遗传承人,强调技艺与文化之根本。风筝传递祝愿,展示风采,促进友谊。风筝在多个领域有重要作用。
学习爱国风骨,发扬红色精神
推开玄色大门,实践团队被院中英雄铜像吸引,其目光温文儒雅且坚定。博物馆主人张雪岩是爱国民主战士,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创办《田家半月报》。展厅内对联“长剑一杯酒,高楼万里心”彰显其爱国心。跟随讲解员,了解张雪岩生平,感受其波澜壮阔一生。
潍县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首个城市攻坚战,歼敌4.6万,解放4000多平方公里,标志华东战略反攻胜利。实
践团队参观指挥部陈列馆,感受战士纪律精神。与“潍县团”战旗、先烈铜像及老兵敬礼合影,深感民族自豪与感恩。
赓续沂蒙精神,续写时代华章
山东工商学院红色沂蒙精神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蒙山向日鲁衿喉,翠黛长连紫气浮,乘着七月仲夏之风,怀着对沂蒙精神的赤诚之心,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的“红色沂蒙精神小分队”暑期三下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于7月25日至7月27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山东省临沂市开展实地走访调研,以实际行动赓续沂蒙精神,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探索新的路径,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忆往昔峥嵘岁月,勉吾辈奋斗今朝
7月25日下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了位于临沂市河东区的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实践团在馆内进行实地参观学习,深入挖掘华东野战军辉煌的历史篇章,历史的照片和珍贵的实物反映着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深刻内涵以及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沂蒙地区人民的英勇顽强和无私奉献。
寻伟人历史足迹,谱时代奋进之章
7月26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了临沂市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团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观看革命实物,真实战例等历史资料,重温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和平的光辉事迹,随后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烈士陵园,团队成员深切缅怀,在粟裕将军墓碑前敬献鲜花并深深三鞠躬。
探访红色革命根据地,续写爱国主义新篇章
7月26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了临沂市沂水县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通过参观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纪念馆,来进一步了解革命历史,斑驳岁月的痕迹,记载了那段烽火岁月,让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再一次接受了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品悟沂蒙红嫂事迹,赓续历史红色血脉
7月27日上午,实践团到达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沂水县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实践团成员根据展馆所展出的内容,以及当地人员的介绍,进一步了解了沂蒙红嫂这个光辉伟大的群体她们虽然没有前往前线英勇杀敌,她们筹备军粮、做军鞋、养伤员,成为整个大军的生命支柱。
本次感悟沂蒙精神,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路径暑期“三下乡”活动,意义非凡,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红色旅行,更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堂,实践团成员们探寻红色革命遗迹,缅怀革命先烈,激励着团队成员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先辈优良传统,在接下来,实践团成员将继续赓续沂蒙精神,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新的路径,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以“吾辈当自强”的担当续写时代华章。
伴随着蝉鸣声,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在这段宝贵的经历中,同学们不仅将奉献的种子播撒在了基层的土壤里,更在实践中锤炼了自我,深刻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他们与基层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见证了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了解了民间非遗传统手艺,将红色革命精神在心中深深的刻上烙印,也更加坚定了未来投身国家建设、服务社会的决心。此次“三下乡”活动虽已结束,但为助力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青春力量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的学子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探索用青春服务基层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张恩迪